1910年,正是辛亥革命爆发的前一年。此时的清王朝,已经陷入风雨飘摇之中,国内暗流涌动,一场巨大的风暴正在酝酿。而正是这一年,在东北地区,爆发了一场规模巨大鼠疫,数万人因此丧生,差一点就将东三省变成了人间炼狱。
1910年的10月,在沙皇俄国的西伯利亚地区,爆发了鼠疫,不少来自中国东北的劳工被鼠疫感染。面对这种情况,沙俄选择了将消息封锁,将厂房焚烧,然后将染病的劳工遣送回东北。就这样,由于沙皇政府这种极其卑劣的行为,鼠疫从沙俄传染到了中国的东北。
随后,鼠疫在东北的满洲里开始爆发,即而席卷了整个东北,并随着人员的流动开始向华北地区蔓延。
鼠疫愈演愈烈,西方列强也有点慌神了。列强们旨在瓜分中国,有大量人员在华攫取利益,一旦这次鼠疫失去控制,列强瓜分清朝的野心就会落空不说,搞不好还会把鼠疫带回国内进而造成一场全人类的灾难。
鉴于清政府那孱弱的医疗水平,西方列强想要接手清政府去治疗鼠疫,不过一向软弱的清政府此时还是硬气了一把,拒绝了列强的“好心”,决定自己去解决这件事。
在外交部右丞施肇基的推荐下,伍连德负责全盘处理此事。
伍连德这个人不简单,典型的学霸,拥有剑桥大学医学博士头衔。伍连德接到命令后,不顾被感染的危险,来到了鼠疫爆发的中心,然后顶着被杀头的危险偷偷解剖因鼠疫致死的病人(按照当时的法律规定,解剖人体属于重罪 ),最终得出结论:此次鼠疫,和之前在欧洲爆发的鼠疫不一样,这场鼠疫可以唾沫传播。
而当时的清政府,却不太相信伍连德的结论,而是相信西方人结论(西方人认为这是传统鼠疫,传染源在老鼠身上,不会通过唾沫传播),因此派了西方的医生来疫区灭鼠(实际上这种方法一点用没有,因为传染源不在老鼠身上)。
伍连德顶住了压力,多次上书清政府,最终还是让清政府同意了自己的判断。虽然清政府同意了伍连德的判断,但防治成了一个难题,想要消除传染源,必须要将尸体进行火化才行。但是在当时的背景下,人们讲究死者为大、入土为安。伍连德想要火化尸体,那可是难上加难。在这个关键时刻,摄政王载沣拍板了:烧!
就这样,肆虐东北的鼠疫才被制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