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道里标准”拆出道里速度
道里区城管行政执法局强力推进“拆违净地、拆违惠民、拆违清障”工作,仅半月拆除违法私建近8万平方米
安宁街77号院,位于道里区繁华区域中心。虽然是建于七八十年前的楼体,但砖红色的斜坡屋顶,让这一带的房子独具特色。但挤在庭院内的煤柈棚却杂乱无序,极不和谐。
在过去十几年里,安宁街77号院内的煤柈棚,被陆续改造成了奶站、汽车配件商店、保健品店等具备居住功能的违建房。不仅让整个小区的环境大打折扣,还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成为影响城市环境的一道“疮疤”。
在不到一个月时间里,道里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铁腕拆违,已经拆除50处,完成拆违进度的98%,剩下3处违建也将在近日拆除。
久拖不决的“老大难”,在一个月内基本解决,道里区委副书记、区长肖彬说,这缘于道里区正在推进的“拆违净地、拆违惠民、拆违清障”工作,以道里速度和道里标准,快速推进拆违控违行动,为全省百大项目、棚改项目等一批省市重点项目保驾护航。不到一个月,一栋栋违法建筑纷纷被夷为平地,一片片随即建起的浓荫绿地青翠养眼,越来越多的市民共享拆违控违成果。迄今为止,整个城区没有发生一起因拆违而出现的恶性矛盾纠纷,也没有因此发生上访事件。
道里区委书记冯延平说,道里区此次大规模拆违控违之所以能顺利推进,初步实现居民生活普遍改善受益、市容市貌日益清爽靓丽、城市发展整体提质加速的多方共赢,关键在于始终坚持了“拆违必合法,凡事要有据,程序要到位”的法治思维,坚持了“以拆促建、以拆促管”,净化、硬化、绿化同步系统化推进的原则,积极创新,走出了一条依法、文明、科学、和谐拆违控违的新路子。
历史遗留
煤柈棚成了违建“顽疾”
安静街道办事处主任魏丽萍告诉记者,由于历史原因,安宁街77号院没有供暖设施,居民都靠烧煤取暖,存放煤和柈子的煤柈棚与居民楼相伴而生。
“把煤柈棚拆了,我们怎么取暖?”一位业主的话,代表了居民的普遍想法。多年以来,煤柈棚的特殊存在价值,让其在庭院“屹立不倒”。截至去年底,小区内违法搭建的煤柈棚达到了35处、180余平方米。
“其实,这些年来包括我们在内的很多部门一直在解决这个问题。”道里区城管执法局执法三科科长王宇宁说,社区、物业、城管、执法都参与其中,甚至直接到住户家里劝说,要求他们整改自行拆除,但最终都没能解决。
拆除违建的程序比较复杂,从居民举报、到城管查处、再到向居民发布拆除通知书、最后上报区拆违办等,少说一个多月时间。特别是现场核实查验阶段,如果遇到不配合的业主,闭门不见,约谈不来,违建证据就无法查实。此外,还要应对业主们各种各样反对拆除的诉求。
王宇宁还清楚地记得一次煤柈棚拆违讨论会的场景,当时,很多居民情绪非常激动,拍桌子瞪眼。“凭什么拆呀,冬天供暖怎么办,你们来拆,我们就集体抵抗。”各种反对的声音不绝于耳。
对症下药
——啃硬骨头也讲人情味
“不同于普通的违法搭建,拆除居民赖以生存的煤柈棚,需要有一个上接‘天线’、下接‘地气’的处置政策。”道里区城管行政执法局局长刘福禄说,群众是拆迁最重要的参与者和受益者,只有了解清楚群众在想什么,充分尊重民意,才能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
深入住户找准问题、掌握第一手资料是保障顺利拆迁的突破口。本着“直面矛盾,解决问题”的原则,区城管行政执法局副局长杨宏伟带领执法队员开展了进门入户调查,全面摸清底数,分类锁定基础数据,确保了违建房屋信息的准确无误。
为使居民充分知晓政策,执法三科科长王宇宁组织队员逐一入户宣传拆违有关政策,引导违建房屋内的居民腾出房屋。面对居民最为关心的供暖保障问题,道里区制定了两套备选解决方案:一是拆除违建后,政府统一加盖符合安全标准的煤柈棚;二是实现居民腾迁。区城管行政执法局还与居民签订了保证书,给居民吃了“定心丸”,免除了他们的后顾之忧。
版权声明:本站 “哈尔滨在线_哈尔滨新闻网_哈尔滨市资讯头条信息网” 内容和图片无特别说明均来自网络转载或用户自行提供;本网站哈尔滨新闻网(6uv.cn)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请联系站长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