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日,黑龙江省274万中小学生线上开学。15时40分许,哈尔滨市继红小学哈西一校区五年十二班班主任王妍退出了班级的网上直播间。“很顺利!”王妍长舒了一口气。王妍从未想过,自己会有一天通过屏幕给学生上课;她更没有想过,一个寒假,让她成为了一名“带课主播”。
王妍在直播中。
“别看直播只有半小时,但是它背后的付出可绝不是几个小时这么简单。”王妍感叹着。从2月初至今,王妍每天都“奔走”在“带课主播”的路上。隔一天一次的备课、随叫随备课的“战时状态”、与市里统一的微课协调好步调、天天的视频会议……王妍不仅每天要自己去适应和改变,还要结合学情查缺补漏,让家长们和孩子们尽快熟悉这种线上学习方式。
在疫情期间,哈尔滨市继红小学采用的是观看录播微课+线上直播答疑相结合的形式,并形成了独具学校特色的三段六步式居家学习法。王妍说,一节好的直播课,课前准备是最重要的。
每天王妍都要进行备课。
为上好直播课,王妍观看哈尔滨教育云平台录制的微课,熟悉授课老师的教学流程和教学重、难点设置。比如,正常的古诗教学是2课时,但是录制的微课将课时调整为3课时,这就要求教师先适应这种改变,再去结合新课的特点提醒学生调整学习步调。
仅自己心中有数还远远不够,王妍还要和学年的老师们在线上进行集体备课,为学生量身定制“导学案”。“导学案”是继红小学基于特殊时期,为了培养学生居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效率的一种预学学案,教师要群策群力,依托课标、教材、学情制定导学案,让学生在课前、课中、课后都能充分利用好导学案。
课后检测则是“导学案”的课后延伸,学生观看录播微课后,结合自己的预习情况,完成每节课的跟踪测验。在完成跟踪练习后,核对答案,将不理解的问题反馈给王妍,她再进行在线直播答疑。
如果说充足的备课让王妍在直播内容和形式上有了底,那么无数次的设备调试可让王妍操了不少的心。“第一次使用钉钉软件直播,根本不知道怎么用。”王妍坦言。为了让自己尽快学会,她先跟老公两人在家直播连麦,熟悉流程;大致掌握技巧之后,再跟学校团队老师进行直播调试;最后才是跟学生和家长测试。
无数次的设备调试,让今天的直播非常顺利。
“我自己都不会,怎么教学生和家长?”王妍说,在3月2日正式开学前,她一共利用“钉钉”电脑客户端组织了3次在线直播。每次直播的侧重点都不同,第一次在2月28日,她采用了“视频会议”模式让全班同学都见了面,了解设备功能;第二次在2月29日,采用“直播”模式主讲,让学生熟悉评论和连麦两个功能,并且尝试让几位同学连麦,直播后还全员尝试钉钉的提交作业功能;第三次在3月1日,结合开学第一天的导学案,王妍辅导了学生预习、听课、测验的具体要求和步骤,鼓励学生及时记录自己不理解的问题,反馈给老师。
除了设备调试外,王妍还要做好情感心理准备。第一次与学生见面的会议模式,王妍采用屏幕共享,让每一个学生的形象在屏幕上出现,并鼓励同学们和大家打招呼,个别假期长胖的同学,王妍还跟他们开起了玩笑,长达两个月不见的陌生与矜持,被这种轻松的氛围打破了;第三次试播时,王妍因操作失误,在未开启直播模式的前提下,自己“直播”了10分钟,及时发现后,在全员进入直播间时,她给学生讲了自己刚刚犯的这个小错误,学生们都在屏幕前被逗得哈哈大笑。“我在用自己的行动告诉孩子们,我和他们一样,一起在适应和成长,我们一起并肩起跑,所以请孩子们不要着急和焦虑,老师一直陪在你们的身边。”王妍说。
今天王妍直播的课程是语文《古诗三首》(第一课时)。按照课表安排,应该是15时10分上课,但是为确保万无一失,王妍和同学们提前5分钟进入了直播间。王妍连麦了两位在2月29日提交语音作业时读音发生错误的同学,让他们朗读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和《稚子弄冰》,借此机会检验了两位同学是否纠正了读音。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